作者:徐瑞平
来源:检验医学
在医技科室工作的你,同样需要直接接触患者,在医用物资紧缺的关键时刻,你的防护到位了吗?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个“不设防”的影像科》。1月25日,山东省某市级医院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反映,作为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型肺炎”)患者的部门医技人员的防护工作却被疏忽,他们只佩戴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与平时一般无二。该工作人员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医院群里大家点赞坚持在一线的科室,并点名表扬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同事,而并没有提及医技科室(包括影像科和检验科)。“影像科同样是一线,却并没有被人提及,得不到重视。”
重点1:手卫生指征:两前三后
两前:1.接触患者前;2.清洁无菌操作前。
三后:1.接触患者后;2.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3.接触血液、体液后。
最好再加上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进入清洁区后。
重点2: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您的双手至少20 秒,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眼结膜传染,请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碰您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重点3:你的手怎么干的?
甩干?风干?白大褂擦干?WHO推荐方法是用洁净纸巾擦干。
(1)空气管理和消毒:
保持科室内空气清洁,科室能通风一定要通风,有条件能申请空气消毒设备的一定要申请。如果环境密闭的,一定要定时消毒,对检查过疑似患者或者诊治确诊患者的房间每天进行终末消毒。或者无人状态下持续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60分钟,每日3次。
(2)地面的消毒:
发热患者待过的地面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普通房间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尚无证据论证消毒剂作用;建议可适当增加频次,另外注意门把手,如果没有自动门的机房注意手把的消毒。
(3)设备及操作台消毒
做好采血垫、止血带消毒处置工作。与发热患者直接接触的采血台、体液窗口、取单处等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每个病人做完检查后执行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
(4)做好个人消毒防护
个人防护,就是几种方式:口罩(KN95、N95等过滤效率95%以上的规格)、乳胶手套(可两层)、防护服(最好是连体的,可避免内层衣服被污染)、帽子、鞋套。关键是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外标本保持封闭)。
一般的采血室,体液窗口等如果条件允许情况下,除了口罩,还可戴双层手套。当然,做好个人防护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执行各种SOP文件。在进入潜在污染区前一定要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一定戴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毎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离开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再次洗手和手消毒。
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洗手与手消毒,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比如用75%酒精棉签清洁口腔、鼻腔及外耳道。
05医疗废物管理
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我们盼望着病毒传播早日得到遏制,而每个人更多的努力和配合,才能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更小,让胜利来得更早些。如果我们什么都做不了,那么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坚守岗位。